共計 326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9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企業會選擇上市進行融資,而很多企業上市會在港股、美股、A 股三大市場中進行選擇,專注企業上市和并購信息服務商的上市并購網,從港股、美股、A 股的上市優劣勢進行對比,以期給準備上市的企業一個清晰的圖景。
「港股市場」
【港股上市的優勢】
香港市場的最大優勢在于,香港市場是 全球唯一一個大陸投資者、海外投資者、香港本地的投資者都能參與的市場,這是港股非常得天獨厚的優勢。
(1)中國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香港與大陸一衣帶水,兩地往返交通便捷,語言文化相通,思維習慣相似,香港的中介機構、監管機構以及投資人對大陸的市場發展、監管環境、行業慣例、盈利模式、估值模型等要素都比較熟悉。
(2)中國香港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地位也是吸引內地企業在其資本市場上市的重要籌碼。香港作為傳統金融中心,其金融體系、配套設施及服務水平都比較高,資金流動方便快捷。聯交所的投資人廣泛的來自全球各地,有助于企業引入國際資本、促進國際合作、吸引國際人才、對接國際市場、吸收國際先進經驗、推廣品牌出海等。
(3)政策鼓勵及行業傾向。2018 年 4 月 30 日,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在《聯交所上市規則》中新增 18A 章,首次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2021 年內共有 59 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當中包括 31 家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包括僅根據《上市規則》第十八 A 章上市的公司)及 / 或第二上市公司,占期內香港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的 88%。香港于 2021 年再次成為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4)募資能力強及再融資效率高。香港交易所的集資市場今年非?;钴S。盡管地緣、政治環境動蕩,香港交易所繼續是全球領先的集資中心之一,2021 年全年新上市公司共 98 家,集資額達 3,314 億元,低于 2020 年市場表現強勁下所錄得的新上市公司共 154 家及全年集資額 4,002 億元,但較 2019 年全年集資額(3,142 億元)上升 5%。
(5)上市融資途徑具有多樣化。在中國香港上市,除了傳統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之外(其中包括紅籌和 H 股兩種形式,兩者主要區別在于注冊地的不同,這里不詳述),還可以采用反向收購(Reverse Merger),俗稱買殼上市的方式獲得上市資金。滬港通及深港通的推出,為內地及香港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可行、可控、可擴容的渠道直接進入對方市場。
【港股上市的劣勢】
香港市場最大的劣勢在 流動性 方面。在這三個市場當中,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是最低的,大概是 A 股市場和美股市場的十分之一左右。每天的成交量如果算人民幣大概一千多億,而現在 A 股已經連續四十多天成交額每天上萬億,美股也是這個水位。
(1)一級市場融資。聯交所上市涉及到的中介機構較多,溝通成本和費用通常會略高于境內上市。申請聯交所上市需要聘請的主要中介包括保薦人 / 聯席保薦人、承銷商、保薦人香港律師、保薦人中國律師、公司香港律師、公司中國律師、審計師、內控顧問、行業顧問、評估師、印刷商、公關公司等。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專業中介機構的保駕護航,在其市場的上市效率要高于境內。
(2)資本規模較小。與美國相比,中國香港的證券市場規模要小很多,它的股市總市值大約只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 1 /30,納斯達克(NASDAQ)的 1 /4,可見聯交所的盤子還是比較小,活躍度比較低。
「美股市場」
【美股上市的優勢】
在當前政策環境下,國內企業暫時很難到美股上市。但美股市場對全球企業仍然有較強吸引力。
(1)全球頂級資本市場。納斯達克作為全球最成熟的資本市場之一,在總市值、流動性、募資能力、上市審核效率、再融資便捷性、上市制度靈活度及創新性、配套機制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有著世界領先的水平。
疫情下,面對種種不確定性因素,2021 年全球 IPO 活動卻非常強勁,新股數量和募資規模均創下近 20 年來新高。美國依然是 IPO 主戰場,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分別以 1000 億美元和 584 億美元的募資額,占據 2021 年全球 IPO 融資額前五大交易所的頭兩把交椅。
美國也是 2021 年全球 SPAC IPO 最主要的驅動力。同一時期在美股發行上市的 SPAC 數量和籌資規模分別為 583 個和 1525 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總量的 90% 和 95%。
(2)美國證券市場多層次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融資要求。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OTCBB)柜臺掛牌交易對企業沒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只需要 3 個券商愿意為這只股票做市即可,企業可以先在 OTCBB 買殼交易,籌集到第一筆資金,等滿足了納斯達克的上市條件,便可申請升級到納斯達克上市。
(3)鼓勵創新性企業上市。納斯達克的定位和設立的初衷就是吸引和支持創新性企業上市融資。聯交所的創業板、A 股的創業板、科創板都對標和參考了納斯達克市場,納斯達克一直以鼓勵創新著稱,即便公司尚未盈利,但只要其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或者在創新科技上獨樹一幟,就可以通過納斯達克借助資本的力量 助力企業快速成長,實現企業、投資人、交易所三方共贏。
【美股上市的劣勢】
(1)市場分化非常嚴重。以富途為例,2019 年 3 月,富途在美股上市,當時市值 13 億美金,經過兩年到現在,富途市值已經到 140 億美金。在市值和每日的成交量上,富途都已大大領先同行,差距能達到 7 至 8 倍甚至更多。
(2)中美在地域、文化和法律上的差異。這會導致企業在上市過程中會遇到不少這些方面的障礙。因此,華爾街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似乎顯得有點遙遠和陌生。
(3)企業在美國獲得的認知度有限。除非是大型或者是知名的中國企業,一般的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可以獲得的認知度相比在中國香港或者新加坡來說,應該是比較有限的。因此,中國中小企業在美國可能會面臨認知度不高,追捧較少的局面。但是,隨著中國概念在美國證券市場的越來越清晰,這種局面近年來有所改觀。
「A 股市場」
【A 股上市的優勢】
(1)在境內發行上市,將大大提高公司在國內的知名度。首先,境內上市是企業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成為境內上市公司,本身就是榮譽的象征。境內資本市場對企業資產質量、規模、盈利水平具有較高的要求,被選擇上市的企業應該是質地優良、有發展前景的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企業的競爭力,無疑將大大提高企業形象。其次,中國境內近期幾乎全民炒股,對于產品市場主要在國內的企業來說,在境內上市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公司及其產品,建立信任度,為公司的各項業務活動帶來便利。
(2)融資優勢。由于市場情況的區別及投資者認同度的不同,境內發行的價格相對較高。由于境內上市的股票流動性好,市盈率高,在融資額相同情況下,發行新股數量較少,有利于保證原有股東的控股地位。
盡管市場存在不確定因素,但中國經濟仍在繼續增長。在創業板運營帶來的交易量增加及一家大型國有電信公司上市的推動下,IPO 市場依然強勁。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在募集資金方面,A 股創歷史新高,預期涉及 495 宗交易集資料達人民幣 5,650 億元。
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 成立。北交所采納注冊制,服務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北交所的成立將促進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促進 A 股市場資本與科技的融合。
(3)境內發行風險較低。由于本土投資者對公司的運作環境和產品更為了解,在境內發行的股票能夠得到境內投資者的踴躍認購,公司股票的價值容易得到真實的反映,從而有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因此境內公司股票的平均日換手率遠遠高于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A 股上市的劣勢】
(1)審核時間長,不可控。由企業向中國證監會提出上市申請,由中國證監會對企業的上市資格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給予上市。由于申請上市的企業眾多,而證監會每年審核批準上市的公司數量又局限在一定的數量,因此就造成了企業上市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審核過程。
(2)對于股份減持的要求非常嚴格。這是因為 A 股市場零售客戶非常多,監管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對減持做出諸多規范,作為事物的另一面,這對創業者來講靈活性就小了非常多。
歡迎關注公眾號:上市并購網,了解更多資訊。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