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06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1 月 13 日星期三晴
跳長繩比賽
國慶節的時候,學校舉行了一場跳長繩比賽。這場比賽我已經期待很久了。
比賽前我很緊張,怕自己跳壞了,沒有足夠的信心。可是在同學的鼓勵下,我又恢復了信心,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熱身運動。
比賽開始了。老師把長繩掄得飛快,對面掄繩的同學都快跟不上了。我們跳得也很快,前面的同學剛跳完,后面的同學緊跟上去,準備跳繩的人排成一隊,像條蛇在走 8 字形。老師擔心有同學跳壞,所以如果有同學走慢了,老師會把繩使勁兒往上一甩,把那個同學套進去。但是老師這么細心,還是有同學跳壞了一兩次。
比賽結束,裁判員老師說,我們班跳了 255 個,獲得跳長繩比賽第一名。同學們都高興極了。我喜歡跳長繩比賽,因為它能加強我們團結心!
方法點撥:
點面結合寫好集體活動
小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可以鍛煉身體,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如何全面地描寫一次集體活動呢?
我們看戰爭題材的電影。在大場面上導演常用廣角鏡頭進行掃描,黑煙彌漫,飛奔向前沖的大部隊,槍炮聲,吶喊聲……而在點的描繪上,常常把鏡頭聚在主人公身上,甚至整個銀幕只有主人公一張被煙火熏黑的臉,一雙閃著怒火的眼睛。這就叫有點有面描繪方法。桐桐這篇《跳長繩比賽》就運用了有點有面點的寫作方法,有一定示范作用。
在開始第一自然段,通過心理描寫,寫出自己對比賽的期盼。第二自然段,寫自己比賽前的心理,由緊張到不緊張。還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友情——相互鼓勵。這都是集體活中的點的描寫。
第三段是重點,描寫了班里同學在比賽時的情形。這時候既有場面描寫,即面的描寫:前面的同學剛跳完,后面的同學緊跟上去,準備跳繩的人排成一隊,像條蛇在走‘8’字形。又有具體個人的描寫,即點的描寫:老師擔心有同學跳壞,所以如果有同學走慢了,老師會把繩使勁兒往上一甩,把那個同學套進去。
這樣既有點又有面,就把一場集體活動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點面結合,是寫集體活動中運用較多的寫作手法。寫一場運動會,寫廟會,寫逛書市等都可以這樣思考。掌握了這個要點,我們構思時就有了準備和思路。哪些是面上的內容,哪些是點上的內容,點與面如何有機地結合,最終形成一篇好作文。
最后想指出:在文章結尾,桐桐用到團結心,恐怕是她的發明。但這個詞道理上能說得通,讀者也明白。在修改時,我本想幫她改為凝聚力和團隊意識,雖然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但讀上去總感覺有問題——這種文字和語氣,過于成熟老道,根本不是孩子的語言,不符合這篇文章的整體語感。最后,我還是放棄了。
老師和家長在幫孩子修改作文時應當注意:可改可不改的地方,盡量不要改。保持孩子文章的原汁原味,而不是變了味的成人作文。那就不是孩子的作文,而是成年人代為捉筆了。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